Top
Image Alt

柚香伴秋月

柚香伴秋月

© 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10685

問朋友:「秋天會想到甚麼特別的食物嗎?」幾乎異口同聲回答:「柚子!中秋節吃柚子喔!」咦?不都是說麻豆文旦嗎?

是柚子還是文旦?

柚子是來自一個龐大的家族——芸香科,大約有160屬1700餘種,大家最熟悉的是柑橘屬,有橘子、橙子、金桔、柚子、葡萄柚及檸檬等,雖然熟悉,但是要把它們關係弄清楚可不容易。

柑橘屬最早的起源很可能在喜馬拉雅山,再往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分布,在中國有4000多年栽培歷史,大約在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類果樹傳入葡萄牙里斯本,哥倫布第二次造訪新大陸時,橙子才登陸美洲大陸。

柑橘屬經過長年演變形成一個大雜交家族,簡單說,橘子和柚子雜交成了橙子;柚子和橙子又雜交成了青檸;橘子和橙子又又雜交成了柑子;橙子和柚子又又又雜交成了葡萄柚,橙子和青檸又又又又雜交成了檸檬。

呵呵呵!頭昏了吧?過去連植物學者都頭痛,近來經由DNA的分析,才大致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除了上述天然發生的雜交,現代又經過人為的雜交,更創造出許多新種,名稱上也更混亂了。葡萄柚就是一個經典代表,起源於西元1700年左右西印度群島的貝多島,可能是英國人帶去的柚子與甜橙雜交所產生的品種,果實在枝上成串簇生如同葡萄,各個果實又如柚子一般,所以稱為葡萄柚,1823年被引入美國弗羅里達,隨後就在此發揚光大,成為非常重要的農產。順便再介紹另外一個很常用的食物——麻辣的花椒,也是芸香科,相差太多了對嗎?

至於柚子也有很多種,在台灣主要有白柚、西施柚和文旦等,文旦最早是從福建引進台灣,在台南地區改良成功,果實洋梨形,被命名為「麻豆文旦」,後來推廣到全島都有種植,所以如果在花蓮吃到麻豆文旦,也不奇怪喔!

文旦的產期集中在8月,剛好在中秋節前後,成為最佳秋節禮物,不過這只限於台灣,其他盛產柚子的地區,並沒有和秋節連結上關係。10月以後,則可以開始品嘗到扁球形的白柚和西施柚等,到了冬季,柑橘類更是佔有了水果市場的半壁江山。

柚子的哀與愁

秋節前後,正是台灣最容易受到颱風侵襲的時段,所造成的災害中,可能以文旦首當其衝了,每當有颱風預報,果農眼睜睜看著樹上結實累累,心裡止不住七上八下,收果?還是不收果呢?收,有點太早,果實成熟度不夠,不好吃,價格不好;不收,颱風就會把果實掃落滿地,一點價值都沒了;好吧,忍痛採收吧,結果颱風轉向不來了,天啊!這可是一年一次的心血,卻換成了滿坑滿谷的廢物,怎不捶心肝啊?!所以,秋節賞月時,若能嘗到可口的柚子,真該當好好謝天、謝地、謝謝果農!

如何挑選好吃的柚子

首先看果形,以梨形為佳,底部開闊較寬,表皮光滑,油胞細緻,拿在手中有沉重感,果重400至600公克最理想,果皮由綠轉黃,稍微消水後,就可以快樂享用囉!

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傳授挑柚3訣竅。

柑橘的歷史任務─征服壞血病

人類很早就發現壞血症,特別是流行於船員、海盜和其他長期在海上作業的人,但是一直不明白它的原因,在大航海時期,行船時間比較長,造成極多人員死亡,例如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帶領兩百多名水手出發,最後只有18人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壯舉;1740-1744年英國海軍上將喬治·安森率領6艘戰艦、2000多名船員進行環球航行,其中1000多名水手居然因壞血病而陣亡,真的是海上夢魘!幸而海軍外科醫生詹姆斯·林德經過細心研究,發現檸檬和柑橘汁可以緩解病情。

可惜因為價格不菲,英國海軍部拒絕使用。直到70年代,英國海軍軍官詹姆斯‧庫克船長採用林德的措施,航程中沒有一人因為壞血病而喪命,在當時是一項卓著的成就,英國海軍部終於將檸檬列為英國海軍的常備食物,使得壞血病從此不再可怕。

1912年,人類發現維生素C,終於徹底戰勝了壞血病,對現代人而言,這個病已經絲毫沒有威脅了,但是我們仍應該知道,是數百萬先人在懵懂中的摸索,以他們寶貴生命換來的經驗,才有我們今日的平安生活,謹以誠摯心情感恩頂禮!

凡事必有因緣

目前所知,原產澳洲的費氏欖仁維生素C最高,100公克含有3200~5000毫克,大約是柑橘類的100倍,其實,許多果實維生素C都高過柑橘類,但為什麼是柑橘類立了大功?推想是因為其他蔬果類不耐貯存,或者要加熱以後貯存,維生素C受到破壞,柑橘類有著厚厚的外皮,稍耐貯存,歐洲原本沒有柑橘類,當航行到東南亞洲,則是容易取得的食物,因此而被發掘出來的吧。當然也敬佩有心人的仔細觀察、研究、勇於嘗試,才有好成果。

有趣的是,比哥倫布早80餘年就航海下西洋的鄭和船隊,並沒有受到壞血病的困擾,也許就是因為太容易取得柑橘類,食物中從不缺乏,因而錯過了這個大秘密的發現吧?

人生似也如此,太豐盛太順遂了也就平淡一生,有災有難才是精彩!一個不起眼的果實,卻有著了不起的身世與貢獻,在甜中帶酸的果粒中,不知道您是否也吃出了它的滋味?(本文作者為法行會第5組)

文/劉麗飛 ( 果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