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期刊
(73)
61期
(7)
63期
(14)
64期
(13)
65期
(10)
66期
(12)
68期
(1)
69期
(1)
show-home
(1)
中區法行會活動紀要
(5)
人物專訪
(1)
例會紀要
(10)
健康養生
(3)
成長組活動
(1)
成長組紀實
(1)
方丈和尚開示
(4)
景觀組
(1)
智慧書香
(4)
法鼓山創辦人開示
(4)
法鼓焦點
(5)
活動組紀實
(4)
生活智慧
(3)
菁英共修紀要
(1)
資訊通報
(1)
關懷組紀要
(1)
參加法行會
活動
訊息
法語
會訊
團隊
緣起
聯絡
參加法行會
活動
訊息
法語
會訊
團隊
緣起
聯絡
Top
Archive
法行會訊 2024年 84期 秋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4年 83期 夏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4年 82期 春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3年 81期 冬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3年 80期 秋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3年 79期 夏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3年 78期 春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2年 77期 冬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2年 76期 秋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2年 75期 夏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2年 74期 春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1年 73期 冬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1年 72期 秋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2021夏季刊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1年春 70期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0年冬 69期
69期
閱讀更多
法行會訊 2020年秋 68期
68期
閱讀更多
春日的金黃大地
66期
生活智慧
閱讀更多
面對病毒 我們準備好了嗎?
66期
健康養生
閱讀更多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 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66期
成長組紀實
閱讀更多
緣起性空
66期
活動組紀實
閱讀更多
法行會關懷組申請流程
66期
關懷組紀要
閱讀更多
放捨諸相,休息萬事
66期
菁英共修紀要
閱讀更多
慢步放鬆有禪悅
66期
中區法行會活動紀要
帶著禪悅的心,放慢腳步,放鬆心情。
閱讀更多
利人便是利己,盡心盡力第一
66期
例會紀要
時時以佛法來修正自己的行為,以「法行」為己任,真心地秉持師父「四眾佛子共勉語」中的「利人便是利己,盡心盡力第一」、「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努力弘揚佛法。
閱讀更多
法鼓山法行會成立20週年晚會紀要
66期
法鼓焦點
在2019年暢月寒流剛過,阿彌陀佛誕辰中,迎來法鼓山法行會成立20週年晚會。
閱讀更多
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 ——《楞嚴經》的修行地圖
66期
智慧書香
《楞嚴經》是禪宗很重要的一部經典,古德向來有「開悟楞嚴,成佛法華」之說。
閱讀更多
以和為貴 培福有福
66期
方丈和尚開示
人和、眾和,一定是從自己做起,以真誠、傾聽和同理心,主動配合、協助他人,這樣的話,才能達到和樂無諍的團體與社會。
閱讀更多
以奉獻的精神成就他人
66期
法鼓山創辦人開示
奉獻並不等於是犧牲,很多人把犧牲跟奉獻當成是同一回事,其實不然。
閱讀更多
2019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修營
65期
活動組紀實
總護常乘法師 導引大家慢、放鬆,制心一處,使用「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等十六字箴言學習放鬆。禪修應該注意的入、止、出等步驟。
閱讀更多
善學菩薩道,不染世間法
65期
活動組紀實
9月初秋的週末午後,窗外雨聲淅瀝瀝,安和分院四樓教室已經坐滿了法行會眾師兄姐,期待這一場「法華經變」的圖像藝術賞析活動。
閱讀更多
學法護法傳燈會
65期
中區法行會活動紀要
活動首先播放2006 年聖嚴師父於農禪寺開示的影片,說明法鼓山禪堂匾額「應無所住」、「傳燈會」的法義
閱讀更多
因緣果報如同種子與果實的關係
65期
例會紀要
慈悲的意思是讓人家有路走,讓人家過的快樂,讓人家有希望,讓人家有自由,就如同在獨木橋上相對的兩個人...
閱讀更多
若見因緣,彼即見法; 若見於法,即能見佛。
65期
例會紀要
想求好的結果,除了已造的因之外,還需要增緣,從因到果之間,緣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因、緣、果貫穿四聖諦。
閱讀更多
凡果必有因,因果必相應
65期
例會紀要
一切法的升起、存在以致壞滅,都離不開因緣的作用:因緣聚則生,因緣散則滅。
閱讀更多
從心出發對應氣候變遷
65期
法鼓焦點
以感恩大地養育、尊重物種生命為初衷。法鼓山於2019年10月26~27日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首屆「對應氣候變遷——心靈環保農業創生研討會」
閱讀更多
人人為人人祝福
65期
智慧書香
法鼓山提倡的安心、安身、安家、安業——「四安運動」。四安運動最重要的是安心,安自己的心最好的方法是為他人祈福
閱讀更多
發悲願心來傳播佛法 的好
65期
方丈和尚開示
大乘佛法的特質,就在奉獻利他的菩薩道。大乘禪法的修行者,必須發大菩提心,誓願廣度一切眾生。
閱讀更多
七分努力三分福報
65期
法鼓山創辦人開示
世間的人之所以貪財,因為財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分、地位的陪襯。古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可見拜金主義也非自今日才開始。
閱讀更多
柚香伴秋月
64期
生活智慧
是柚子還是文旦?柚子是來自一個龐大的家族——芸香科,大約有160屬1700餘種,大家最熟悉的是柑橘屬,有橘子、橙子、金桔、柚子、葡萄柚及檸檬等,雖然熟悉,但是要把它們關係弄清楚可不容易。
閱讀更多
一道消鮪魚肚、瘦小蠻腰的 精力湯
64期
健康養生
有體重困擾的人得牢記,要戒的不是營養,而是零食和高油、高糖、高熱量食物。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發現腰圍比較大的人,腎臟的血液流動較差、血壓值也較高,會影響腎臟機能。
閱讀更多
拔草、滌念
64期
景觀組
參與出坡除草就像參與斷煩惱的體會,特別是那漫無天際的「大花咸豐草」,如同煩惱似的,無止息的滋生著,若不連根拔起,每一棵咸豐草的每一根芯針,都將會是數不清的煩惱!
閱讀更多
雨中體驗坪林茶鄉之美
64期
活動組紀實
走在坪林親水吊橋上,細雨濛濛,霧灑眼前的坪林山間,望著腳下的北勢溪,潺潺水澗,滿是游竄的大小魚。經過幾年的護魚行動,坪林的生態圈活絡起來,在林間四處可見的白鷺鷥、燕子,稱之「坪林生態三寶」。
閱讀更多
學觀音、做觀音
64期
中區法行會活動紀要
「生命中,你有沒有遇見過觀音菩薩?」常慧法師從《歸程》、〈江心上的月影〉等師父自傳與文章,整理出聖嚴師父與觀音菩薩相遇的過程
閱讀更多
一師一門,同心同願
64期
例會紀要
方丈和尚 果暉法師 主講,題目是「信仰、認同與凝聚」。此一講題是方丈和尚參加新加坡凝聚社會國際會議的題目,也是法鼓山的方向。
閱讀更多
日積月累、積沙成塔
64期
例會紀要
凡事沒有主觀的立場,觀察因緣,了解真相、生起智慧,而將心住於無所住的狀態,中道的智慧,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端看自己如何用心、如何修持!
閱讀更多
持戒就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64期
例會紀要
修行是在調和五事——調身、調息、調心、調飲食、調睡眠,而這次的演講重點在調睡眠。日本的NHK在2017 年曾經做了一個專案調查,日本因為國民睡眠不足造成的損失將近3%的GDP,大約是新台幣4,359億元。
閱讀更多
修行默照禪法
64期
智慧書香
默的工夫,就是發現了這些心裡的狀況時,馬上切斷它;知道有諸相,知道有萬事,那是照。放下自我執著,是「默」,清清楚楚的知道,是「照」。
閱讀更多
懷著虔誠的歡喜心
64期
法鼓焦點
從96 年至108年,每年的梁皇寶懺法會都是在農曆7月舉行,是颱風發生最頻繁的季節,大寮義工們每天要辛苦地準備早、午、晚齋,實在很感恩義工菩薩們的犧牲付出,成就大眾安心專注地參與法會
閱讀更多
種福又修慧
64期
法鼓焦點
懺悔不是後悔,而是要真心實意痛改前非,是深刻的內心自省,找出自己的醜惡內心世界,也就找到了自己今後成長的空間。
閱讀更多
個人業報個人消
64期
法鼓山創辦人開示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在佛前懺悔說,他以為跟在佛陀身邊,佛陀就會在一個最恰當的時機,賜給他解脫生死的智慧。結果到頭來,佛陀還是得苦口婆心、循循善誘,指點他解脫之道
閱讀更多
連結佛法與社會
64期
方丈和尚開示
佛法可以不必有太多的宗教術語,用日常的語言來讓社會大眾理解,那也就是成就社會大眾。其原則、原理,出自於佛教僧團的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及戒和同修)
閱讀更多
梁皇寶懺
63期
資訊通報
梁皇寶懺從梁朝流傳至今一千餘年,行人若能依此懺文虔誠禮拜、慚愧懺悔,並檢討改過,以慈悲、智慧的法水洗淨愆尤,必得佛陀慈光加被,業障消除,善根增長,身心清淨,平安吉祥。
閱讀更多
夏瓜消暑清涼入心
63期
生活智慧
河床地就成為種西瓜的首選, 不僅經過河水沖刷後比較清潔, 而且沙質土壤, 排水良好, 所以說西瓜是嬌客還真不為過, 而瓜農也只得每年和老天來賭賭運氣囉。
閱讀更多
補氣血 健康美麗又長壽
63期
健康養生
中醫將人體的氣主要分為元氣、宗氣、營氣和衛氣四種。元氣產生於生命形成的同時,源自於父母的遺傳,存在於人體的腎臟,是先天之本。
閱讀更多
彭作奎菩薩分享「人生,要有歸零的勇氣」
63期
中區法行會活動紀要
法行會中區分會「好 願在人間」系列講座,3月17日於寶雲寺展開第一場,邀請首任會長彭作奎菩薩主講「人生,要有歸零的勇氣」,分享與法鼓山的因緣.....
閱讀更多
果東法師、卓伯源、張聖時一同「談心」
63期
show-home
中區法行會活動紀要
遇到境界時,漸漸能單純地回到內心去觀照,「不再只為己求,事情反而更順利。」他希望未來在企業經營上,能多為年輕人及長者服務。
閱讀更多
「我沒有甚麼智慧,只是很會跟而已」
63期
人物專訪
讓我的人生價值觀從只在乎世俗功利轉變成以佛法來利益眾生。師父曾經說:「學佛是為了改造生命,禪修就是要讓自己歸零,但每一次的歸零,都不是原來的零。」這句話對我往後學佛和禪修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閱讀更多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63期
成長組活動
所謂無住,就是人的本來自性。在念念的當中, 不再追思前境。若前今後念,相續不斷絕,就叫作繫縛。在一切法上,念念無所住,就是沒有繫縛。
閱讀更多
法喜充滿、光明清淨
63期
例會紀要
聖嚴師父提醒我們離苦得樂、解脫生死是佛法的最高目的。解脫生死就是超渡生死,也就是了生死;如能修行戒、定、慧三學即得解脫。
閱讀更多
生活即修行,生病即修行, 生命即修行
63期
例會紀要
深入了解佛陀原來對老病善終的殷切叮嚀「正念正智以待時」,獲得善終有三個關鍵要領:醫療層面、法律層面和個人心靈層面。
閱讀更多
如何善終實乃生死大事
63期
例會紀要
這也是為什麼要學四不壞淨,從念佛、念法、念僧、念戒,逐漸養成習慣。從思惟法義,形成人生觀與行動準則,這才是修行。
閱讀更多
翻轉人生的禪機:懺悔與感恩
63期
智慧書香
人一生中有很多的困境,如果我們願意往內去看、往內去反省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做得不好、做得不滿意,那個慚愧、懺悔的心,絕對是真的。
閱讀更多
感恩佛陀與母親恩德,祈願世界和平人安樂
63期
法鼓焦點
除了透過浴佛,感恩佛陀與母親的恩德,也共同祈福,祈願增福增慧,世界和平人安樂。當天風和日麗宛如佛光普照,由主辦單位精心設計的30多項活動
閱讀更多
浴佛.報恩.發好願
63期
方丈和尚開示
主要有三層意義:第一是向終年辛苦的母親,表達由衷的慰問與感恩;第二是向佛陀表達禮敬的感恩;第三是透過禪修的觀念與方法,培養慈悲心,開發智慧心。
閱讀更多
得失心與平常心
63期
法鼓山創辦人開示
能夠想辦法的人,雖然沒有得到任何東西,但在努力、經驗、成長上已經受到訓練,這便是最大、最值得的收穫了。
閱讀更多
因為學佛而懂得知福、惜福、培福
61期
「學佛之後,讓我深刻體會到無常、無我的義理,所以會把握因緣盡量去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而且無所求。」這是法行會前任副會長何美頤師姐,在接受《法行會訊》專訪時,談及自己的學佛心得。
閱讀更多
時時種下善根 良田才能有正果出現
61期
在打坐時,法師指導大家坐姿端正,並從頭頂開始慢慢的放鬆身心,讓大家慢慢體驗禪修的方法,關注自己的呼吸,漸漸地呼吸會變得平穩而細長,心中沒有任何一絲雜念、妄想。
閱讀更多
讓生命向上、向善提升
61期
經行活動是去登山,原本我一直担心下過雨後路滑會容易跌倒。但還好沒事,讓我享受了一次登山健行活動,非常感恩。其實整個登山步道的大理石台階,舖得很穩固,這背後都有義工菩薩的發心投入
閱讀更多
佛陀是大醫王
61期
更重要的是六十歲後的這四年,其實一直在關注面對老、病,還有臨終時最後那一念心,應該怎麼安住的問題。本來這只是個人關注的問題,後來發現或許也是現在大家必須用心關注的問題。
閱讀更多
心燈無盡‧燈燈相傳
61期
期勉與會大眾共同來發願、祈願、許願、行願、還願。他說,發願從大處著手就是要發大悲願,小處著手則是要先提昇自己的品質,然後再影響他人提昇品質,共同來建設人間淨土。
閱讀更多
好願在人間
61期
與人相處,若能多一分尊重,就會多一分包容;多一分關懷,就能多一分力量。當盡責負責、關懷他人,成為我們的生活態度,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也就能夠轉自己的好運,進而影響整體大環境一起轉好運。
閱讀更多
無念不是斷念
61期
佛法難聞,佛法難行,倒不是佛法深奧難懂,而是一般人即使聽到了,也當它只是能說不能行的理論。其實佛法很簡單,說來說去只有幾句話,貴在能確實的做。我從小就覺得佛法很好用,所以一心弘法,信心堅定。
閱讀更多
68期
(1)
69期
(1)
66期
(12)
65期
(10)
菁英共修紀要
(1)
關懷組紀要
(1)
成長組紀實
(1)
64期
(13)
63期
(14)
61期
(7)
法鼓山創辦人開示
(4)
方丈和尚開示
(4)
法鼓焦點
(5)
例會紀要
(10)
智慧書香
(4)
成長組活動
(1)
人物專訪
(1)
中區法行會活動紀要
(5)
健康養生
(3)
生活智慧
(3)
資訊通報
(1)
show-home
(1)
活動組紀實
(4)
景觀組
(1)
Event Name
*
Name:
*
E-mail:
*
Company:
*
Contact Phone:
Guest Name:
Guest Company:
Total No. of attendees:
Is there a vegetarian:
Yes
Total No. of vegetarians:
ECCT User Login
Account
Password
Login
Lost your password?
Reset Password
GET NEW PASSWORD
Change Password
CHANG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