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法鼓山觀音道場 參北台灣第一聖地
法行會舉辦「體驗法鼓山」活動紀實
2020年元月5日一波寒流剛 過、冬天 暖 陽 露 臉,法 鼓山法 行會成長組與活動組聯合舉辦 一場具特殊意義的「體驗法鼓 山」活動。當天上午7點半陸續 在安和分院集合後,一行68人 分 乘 兩 部 遊 覽 車,於 8 點 準 時 發車前往法鼓文理學院。
在抵達文理學院,進入三樓的 階梯教 室後,首先由陳媛 秀副 會長介紹舉辦此次活動的殊勝 因緣,接著請到曾經是聖嚴師 父得力助手、擔任法鼓山遷 建 工程委 員會副主任 委 員,目前 擔任聖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的 施 建昌菩 薩,為大 眾 介 紹「體 驗 法 鼓山 」的內 涵,並 且帶 領 大眾一起親身體驗。
法鼓山是大家的心靈故鄉,也是生生世世的歸屬所在
施菩薩一開場就請大眾放鬆身 心,恭誦「觀世音菩薩」聖號, 接 著談到當天的課程安排,上 午將先介紹體驗法鼓山的意 涵,用過午齋之後,大眾再一起 共修體驗法鼓山。
施菩薩談到,這次活動的定位 是共修,目的則是認識聖 嚴師 父的內心世界,包含師父教 導 的觀音法門,並 藉由法鼓山道 場的用心規 劃,展現師父隱 藏 在建築物中的數位密碼,這與 一般人認知的法鼓山很漂亮、 楓葉紅、很清爽、青山白雲、空 氣清 新、蔬 菜很 好吃、菩薩 們 和顏悅色相較,這次活動的安 排更深入。他說,師父用心規劃 建設法鼓山,為的是要成就到 山上來的菩薩,有緣的相見,無 緣的就創造未來相見的因緣, 這也是成立觀音道場最重要的目的。
接著施菩薩又談到,「體驗法鼓 山」與「法鼓山的體驗」截然不 同。體驗得用心體驗,用你的專 注力、虔誠心來體驗法鼓山更 深一層的內涵,探討其硬 體 及 軟體的精神世界。他也以師父 在2000年站在鐘山上看著建設 中的法鼓山,以及在2005年硬 體大致完成後的相片做對比表 示,法鼓山是大家的心靈故鄉, 也是生生世世的歸屬所在。
談到法鼓山的命名?施菩薩表 示,法鼓山的土地是在民國78 年4月購買,簽約4天後,師父即 飛到美國,並於當年5月在美國 命名為「法鼓山」(師父在當年 7月12日正式宣布新道場命名 為「法鼓山」)。至於「法鼓」的 因緣何來?它是以《法華經》的 觀世音菩薩修行法門及《楞嚴 經》的觀音妙智耳根圓通法門 為主軸。至於 法鼓山的建築與 聖像、理念與共識,以及教育推 動內容,都與經典息息相關。
接著施菩薩與大眾分享師父所 寫的「法鼓山是世界佛教教育園 區」、「漢傳佛教的重鎮」、「觀 世音菩薩的道場」...等書法句 子;其中「靈山勝境」是代表法 鼓山有正法門,教導的是佛陀 正確的教法,包含正知、正見、 正行、正覺,而此一責任不僅是 在法師、資深悅眾身上,更是在 一 代代 年輕菩薩的身上。至 於 「來法鼓山觀音道場,參北台灣 第一聖地」的重點是在「參」, 亦即在「參」學觀音、做觀音,而 師父就像是觀世音菩薩,他的 精神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施菩薩也談到自己遇見觀世音 化身的故事,他說,民國81年初 去上海,當時上海還非常落後, 而上海靜安寺曾經是師父念佛 學院之處,當年香火鼎盛,出家 人都忙著在 趕 經懺,如今卻見 不到一位攝心威儀的法師,讓 他感到很痛心,悲苦莫名,於是 就 發了一 個小 小的願,希望中 國大陸的佛教祖庭可以復興。 而當他正要離開靜安寺時,突 然出現了一 位菩薩,一頭 清 湯 掛 麵的灰白頭 髮,身上穿著藏青色衣服、黑色長褲,腳上穿著 白襪似的僧鞋,左手提著竹籃, 竹 籃上方蓋白布巾,接著走到 他的面前將籃子放下,然後對 著大 殿禮 佛三拜,之後即提著 籃子消失在人群中。他當下心 中有一 個感應,認為這 是觀世 音菩薩的應機示現。
接著施菩薩又請媛秀師姊唸了 以下 的 句 子:「觀 音 道 場 的 修 行,應用的是禪觀的方式,無論 吃飯、舉手投足都專心當下,無 論看什麼、聽什麼,都『不去思 考、不給名稱、不給形容、不給比較』。結果當身心統一而不對 立的時候,就進入了三昧,這也 就是祈願觀音殿內大門上所掛 的『入流亡所』的意思。入流是 入空 性之流,亡所是 主觀自我 與 客 觀 環境都沒有了,持 續地 唸觀世音菩薩,也是觀音的法 門,當唸觀音唸到一心不亂,唸 到身心統一,就是入三昧了。」 而師父所寫的重點大部分都在 裡面。
「靈山勝會今猶未散,法華 鐘鳴眾聖涌現」
施菩薩說,下午的路線第一站就 是「來迎觀音」。他提到,師父 曾說,法鼓山是鼓山,後面的屏 障是鐘山,鐘山的對面是象山, 若從大殿向右邊看就像一隻大象伏在那裡。而八米高的來迎 觀音位置就在大象鼻子伸過去 的地方,面對著停車場,祂衣裙 飄飄地主動走入人群,當來到 來迎觀音面前時,就像回到家中 見到慈愛的媽媽一般地滿心歡 喜。施菩薩說:「誦念『觀音菩 薩聖號』的方法,是出你的口, 入你的耳,並且聽到大眾誦念的 聲音,這將會讓你的心從散心、 專心到統一心,關鍵則是要虔 誠恭敬如見觀世音菩薩。」
接著大眾將會沿著溪邊走到法 華鐘的位置,施菩薩說,這是師 父為大 眾留的兩條溪流,請大 眾要用耳根去聽溪流聲,他說, 師父教的「聽溪」方法,第一是 用耳 朵 聽,一心 一意 地 聽,這 是修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法 門,亦即從耳根而入三昧;當在 聽水聲時,不是 用耳朵刻意去 聽,而是不費力的讓聲音自然 而然地進 入耳朵,不刻意去聽 聲音的旋律、大小、遠近,只知 道是水聲,然後漸漸的不去在 意水聲,此時心就會逐漸安定 下來,心安定後就可以和水 聲 合而為一;這 是修耳根圓通的 法門,也正是所謂的「溪聲盡是 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至於「靈山勝境」與「靈山勝會 今猶未散,法華鐘鳴眾聖涌現」 的典故則是從釋迦牟尼佛在入 滅前宣說的《法華經》而來。施 菩薩表示,當年師父交代他要 製作一座25公噸的法華鐘,上 面要刻一部《法華經》及〈大悲 咒〉經文。鐘在製作過程中,將 銅水注入模子是其成敗關鍵, 而這座25公噸的法華鐘大約需 要30公噸以上的銅水,而且在 鑄 造時要同時冷卻與溶解,只 要冷卻不平均就會產生裂縫, 一旦有了裂縫,鐘就會撞不響; 因此,越大的鐘製作難度越高, 而能夠撞得響的更 少,一旦能 夠撞得響就可以攝受人心。他 說,這 座法華 鐘不光 是 形 體、 藝術性、經文,還有頻率,都要 求得很嚴謹,是非常稀有,而在 經典中有記載,有《法華經》之 處,多寶如來一定會在當下,來 印證這是轉正法門的地方。
因此,來到法華鐘處就彷彿參 加了釋迦牟尼佛宣說《法華經》 的勝會一般,所有的眾生終 將 成佛。施菩薩說,法華鐘最重要 是聽鐘聲,要先用耳根去聽,最 後 用意根去 聽,即用意根去 聽 無聲之聲。師父曾說,聽一次法 華鐘聲就 如同聽了一部《法華 經 》。因為這 座法華鐘的材質 是青銅,鐘聲有其一定的頻率, 它會向四面八 方擴散,這就等 於是刻在鐘上的文字向外擴散 一 般,當聽 到 鐘 聲 時,會 讓 人 宛如攝受了一部《法華經》。因 此,法華鐘可以說是法鼓山的 鎮山之寶。
施菩薩 還說,當年師父在驗收 法華 鐘 時,他 心 裏 就 明白,這 應該是師父最後一次帶著大家 了,因 為當時 師父已 經 爬 不上 去,必須靠人攙扶,而且他的手 也一直在抖,之後師父就去 住 院了。他說,自己為此心中很悲 痛,因為師父是為了眾生奉獻了 自己的生命。
「溪聲水色都在說法,有生無生似道非道」
接下來施菩薩又為大眾說明了 「即景觀心」的意義,他說,修行無一樣不叫做觀,禪觀也是 觀,不 論是 大 乘、小 乘 的 修 行 法,不論是次第的禪觀或是禪 宗的話頭、默照,通通都是觀。 觀是修行的基礎與原則,至於 甚麼時候觀,有的人認為打坐、 盤腿就是在觀心、觀鼻,其實觀 並不是 那麼的狹隘,一 般 人平 時不容易打坐,沒有時間打坐, 但仍然可以修 觀。觀 除了有大 家熟悉的慈悲觀、因緣觀、五停 心觀、數息觀等之外,在山上不 論是樹葉或是水、風、雨、陽光 和霧也同樣可以觀,甚至是 連 刮颱風都可以觀,這就叫做即 景觀 心,也 稱 為即景 修 觀。而 修 觀的原則是 放鬆身心,身心 放鬆以後就不會和觀的對象對 立,那麼和環境就會統一,此時 就是進入三昧,而到達念念統 一,就是入定了。
至於「曹源法印兩溪合抱,龍溪 曲折引流穿橋,溪聲水色都在 說法,有生無生似道非道」,這 是聽溪法門。施菩薩說,在剛買 法鼓山的土地時,這條龍溪非 常的小,大約只有兩、三米寬, 一米半高而已,沒什麼溪流聲。 後來在2000年發生了象神颱風 (當時師父人在紐約),山上淹了 大水了,整 條溪水不曉 得 從 哪來大的石頭滾滾而下,彷彿龍 天護法感應要完成法鼓山的大 願,最後把整條溪都給沖開了, 不但溪流變寬、變深了,還留下 許多大石頭;所以在 走 過 那條 溪流時要很感恩。最後在談到 「開 山 觀 音」時,由 於 時 間 關 係,結束了當天上午的課程。
在午齋之後,大眾便 跟著施菩 薩一起繞著「開山觀音」誦念聖 號,並且沿路聽著溪流聲,然後 走到法華鐘禮拜之後又轉到開 山觀音處,施菩薩則趁 機談到 龍天護法灑下甘露的故事,接 著又到祈願 觀音外觀 水,之後 進入 殿中禮拜,最後則在進入 大 殿禮 拜合影後,結束了當天 體驗法鼓山的殊勝活動。
非常感恩施菩薩當天全程安步 當車、不急不徐地詳盡講 解與 介 紹,法行會也和施菩薩相約 能夠在將來再次分享「體驗法 鼓山」。
(本文作者為法行會第6組)
文/張志文
圖/成長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