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雨中體驗坪林茶鄉之美

雨中體驗坪林茶鄉之美

黃銘豐師兄帶領法行會師兄姐探訪台灣的小瑞士

滿是游竄的大小魚。黃師兄回憶道,當年為了打造坪林的青山淨水,特地封溪護魚,經過幾年的護魚行動,近年來才開放一年中有數個月可以允許垂釣。透過護魚行動,坪林的生態圈活絡起來,所以除了滿溪的魚之外,還有在林間四處可見的白鷺鷥、燕子,稱之「坪林生態三寶」。

今年6月23日,法行會80多位菩薩,在活動組組長諸葛蘭師姐的規劃下,跟著坪林前鄉長黃銘豐師兄的腳步,深入台灣的小瑞士——「包種茶鄉」坪林的好山好水,了解它淨水的妙法、包種茶的製法,還品嚐到比照國宴的三茶素宴;甚至還因為雨天得以意外參訪不對外開放的「前後象藝文空間」祕境,一窺其堂奧。豐富的行程安排,讓所有師兄姐的身心靈都得到了青山綠水與茶香的洗滌。

曾經擔任坪林鄉第12屆鄉長的黃師兄,對坪林的愛,透過參與政務,一步步讓這片土地從「貧林」銳變為以環保為主軸,發展茶農業經濟,成為台灣最具特色的「小瑞士」。「我當年當鄉長的時候,每天穿西裝、打領帶出去要錢,爭取預算,很像高級的乞丐。」黃師兄風趣的談到當年四處爭取預算淨水護魚、打造全台第一座茶博物館、帶動茶經濟、為鄉民爭取各種福利的過程。

走在坪林親水吊橋上,細雨濛濛,霧灑眼前的坪林山間,望著腳下的北勢溪,潺潺水澗,滿是游竄的大小魚。黃師兄回憶道,當年為了打造坪林的青山淨水,特地封溪護魚,經過幾年的護魚行動,近年來才開放一年中有數個月可以允許垂釣。透過護魚行動,坪林的生態圈活絡起來,所以除了滿溪的魚之外,還有在林間四處可見的白鷺鷥、燕子,稱之「坪林生態三寶」。

接著在污水處理廠廖凌雲主任的帶領下,大家得以深入以七億元打造的污水處理廠參訪。由於坪林的北勢溪是供給大台北地區六百萬人用水的翡翠水庫源頭,所以是水源保護特定區。如何維持水庫源頭的淨化,讓大台北地區的居民有安全、安心的水可以使用,是坪林居民肩負的責任。

緊接著,大家又轉往坪林農會王成意理事長的鬍鬚茶園參觀座落在山坡間的茶園,深入了解製茶的過程。王理事長盛情的準備了文山包種茶、茶糖、草仔粿、水果招待大家。而在製茶廠外的空間,陳章波師兄則利用短短的10多分鐘,帶領大家如何「坐著站」、「走路像跑馬拉松的走」,透過手舉起來、盪起來、抖起來幾個簡單的動作,次第分明的感受身體逐漸的放鬆和彈性。接著大家便用陳師兄分享的心法,緩步走到山坡上的茶園。在細雨霏霏中,蒼翠朵朵的茶叢,整齊的排列在山坡上,大夥大口大口的吸上幾口新鮮的空氣,眼裡盡收滿山的綠意。

當天中午,大家在合歡餐廳享用過豐盛的素宴,並且比照國宴級規格,餐前、餐中、餐後都有不同的茶香佐菜,別開生面的茶宴,讓師兄姐們都齒頰留香、回味再三。原本下午行程規劃到坪林老街參訪,因為雨天,黃師兄便帶領師兄姐們轉往向來不對外開放的祕境參訪。座落在北宜公路邊的「前後象藝文空間」主人林憲能設計師,是黃銘豐師兄的同學,因為這樣的殊勝因緣,師兄姐們才得以進入這個藝文空間,體驗不同的茶文化。

多年前,林設計師將荒廢的廣興茶廠接收後,希望將其打造成心目中的桃花源,就在他巧妙的規畫設計下,這座原本破舊的建物已經煥然成為依傍在北勢溪邊上的白色建築物,從裡到外,每個角落都是獨特的風景。當一走進這個空間時,所有的師兄姐都發出聲聲讚嘆,而迎接大家的,是舖陳在木桌上以綠葉為盤的水果、點心。淡麗的白茶,被熬泡在陶甕裡,細心地被斟舀成一杯杯的茶水,師兄姐們聞著白茶香,仔細地聆聽著林設計師說茶、吟唱、談收藏,身心頓時浸淫在充滿美感的空間裡,也讓這場坪林茶鄉之旅,畫下了一個難忘圓滿的句點。(本文作者為法行會第7組、攝影為第9組)

文/施心媛
攝影/諸葛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