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mage Alt

Archive

利人便是利己,盡心盡力第一
時時以佛法來修正自己的行為,以「法行」為己任,真心地秉持師父「四眾佛子共勉語」中的「利人便是利己,盡心盡力第一」、「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努力弘揚佛法。
因緣果報如同種子與果實的關係
慈悲的意思是讓人家有路走,讓人家過的快樂,讓人家有希望,讓人家有自由,就如同在獨木橋上相對的兩個人...
若見因緣,彼即見法; 若見於法,即能見佛。
想求好的結果,除了已造的因之外,還需要增緣,從因到果之間,緣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因、緣、果貫穿四聖諦。
凡果必有因,因果必相應
一切法的升起、存在以致壞滅,都離不開因緣的作用:因緣聚則生,因緣散則滅。
一師一門,同心同願
方丈和尚 果暉法師 主講,題目是「信仰、認同與凝聚」。此一講題是方丈和尚參加新加坡凝聚社會國際會議的題目,也是法鼓山的方向。
日積月累、積沙成塔
凡事沒有主觀的立場,觀察因緣,了解真相、生起智慧,而將心住於無所住的狀態,中道的智慧,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端看自己如何用心、如何修持!
持戒就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修行是在調和五事——調身、調息、調心、調飲食、調睡眠,而這次的演講重點在調睡眠。日本的NHK在2017 年曾經做了一個專案調查,日本因為國民睡眠不足造成的損失將近3%的GDP,大約是新台幣4,359億元。
法喜充滿、光明清淨
聖嚴師父提醒我們離苦得樂、解脫生死是佛法的最高目的。解脫生死就是超渡生死,也就是了生死;如能修行戒、定、慧三學即得解脫。
生活即修行,生病即修行, 生命即修行
深入了解佛陀原來對老病善終的殷切叮嚀「正念正智以待時」,獲得善終有三個關鍵要領:醫療層面、法律層面和個人心靈層面。
如何善終實乃生死大事
這也是為什麼要學四不壞淨,從念佛、念法、念僧、念戒,逐漸養成習慣。從思惟法義,形成人生觀與行動準則,這才是修行。